《投资中不简单的事》读书笔记
本文于427天之前发表,文中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前言
这是邱国鹭的第二本书,这本是高毅资产出品。这是6位价值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实践价值投资的启示录,邱国鹭、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冯柳、王世宏,他们每位都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学识,并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真理的诚实追求、对自我的谦逊反省、对企业家精神的志诚笃信。正是这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自主创办的“投资俱乐部”中“围炉夜话”,正所谓:“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许多人在想,这6位“身怀绝技”又“宝剑藏锋”的投资人,究竟因何掌故、为何机缘懂得价值投资?又是怎样的不断学习、坚持训练从而深谙价值投资?对于研究者和投资人而言,需要怎样的方法、框架,乃至怎样的心态、秉性去理解价值投资?是否能够习得一二?幸运的是《投资中不简单的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毫无保留的讲述了6位投资人的思想理念和实践历程。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对价值投资最好的诠释之一。投资的本质是作为企业拥有者,获得管理团队为企业创新成长带来的价值积累。人们往往感慨,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去持有,去陪伴企业的成长,即“花足够多的时间,做最好公司的朋友”。这种长期坚持和信赖,来源于充分的理性判断和风险认知,以及发自内心的勇气和诚实。
邱国鹭
思想-投资的本质是什么?5毛买1块的东西,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预期而成长的东西。行业、公司、管理层三个维度把公司研究清楚,然后重仓,长期持有。我们要找到好公司,把握机遇,做时间的朋友,最终成为赢家。
实战-我们经常想买一些优质公司,但又希望买得便宜。那要在什么时候买呢?很简单,要在优质公司碰到短期困难的时候买。投资中的不变:1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2 我们一直找行业格局相对清晰、相对容易研究的行业 3 商业模式、行业属性研究透,要有对行业的洞察力 4 逆向思维和独立思考。
从0到1的陷阱和从1到N的机会。
成长-22年股市投研框架:1 优选出好行业中的好公司,在其价值被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 2 公司基本面发生质的变化或者公司价值明显高估时卖出 3 大局观,前瞻性,独立性,逆向思维。
邓晓峰
思想-价值投资的出发点:企业持续创造价值;价值投资要与估值水平相结合,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有,企业的成长本来就是价值的一部分,投资时往前看的;投资要做“三好”学生,要选择好的行业,要挑好的公司,要有好的价格。
卓利伟
思想-对于投资者来说,股市就像一个多远的一次方程,你难以找到、更加无法持续找到对的答案。基本面投资,把N个变量降维到最重要的3个变量:1 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当前+未来 2 产业大趋势的判断 3 系统性风险水平。组合投资的意义: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总收益率= P1E1+P2E2+…+Pi*Ei,其中Pi是第i个投资标的获得预期收益率Ei的概率,如果投资组合的数量i大到超出了投资者的能力和精力范围,P和E都会显著下降。为了显著提高P和E,适度的集中投资就变得十分重要。
孙庆瑞
思想-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选择。自上而下思考就是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圈定行业范围,自下而上选择就是从人和机制的角度来挑选标的。成长期行业投资思路:1 从供需角度出发,挖掘未被满足的强需求 2 发掘将要爆发的强需求 3 越是创新能力强,敢闯敢干的企业,胜出的概率越大 4 如何看待成长股的估值,爆发期,PE高没关系,匹配增长即可;中后期,一定要看PE。稳定期行业的投资核心是找行业格局已经明朗的优秀企业。
冯柳
思想-
逆向投资。其核心是在负面思考的时候买入,下跌只是负面思考的表象,但不是所有下跌都代表充分的负面思考,有时不那么充分的上涨也可能是另一种负面的思考。
集中投资的核心是把赔率放在概率前来思考,首先分散多个股票来跟踪,只有发现两者统一的时候才会重点集中。
好生意模式同时符合可预期(1年)、可展望(3年)、可想象(10年)。
下跌分为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杀逻辑不建议参与,很难抄对。
集中投资、不控制回撤、不做对冲,当遇到市场波动时,怎么应对?市场风险通过选股来化解。
如果市场长时间不认可您买入的股票怎么办,会考虑止损吗?在股市里时间是最不值钱的,方向和变化才有价值,不追求效率,长时间的等待是我一直以来的经历,这并不影响回报。
持股集中又长期投资,换手率应该很低吧?不低,我只是主仓不太动,但有很多小仓经常调整,这是我与市场保持连接的方式,我的静来源于东。
投资要听三个声音,一是企业的声音,就是了解企业基本面;二是市场的声音,就是借助市场智慧完善认识;三是自己内心的生意,这是获得角度感和进程感的方式。
王世宏
思想-在经济变化的主航道投资
创新促使新生意诞生或者原有的生意快速整合,从而实现高增长率。
具有强大护城河的好生意能实现高资本回报率
创业者推动创新不断出现,并创造好的组织和商业模式护城河,为客户和投资创造价值
合适的价格使得投资具有较高的内部收益率
投资生涯
学习阶段
1997年入市,投资书籍全部看了一遍,价值型投资、成长型投资的逻辑和思路都学习了,但未能知行合一从而稳定的从股市赚钱。
1998年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股市的应用研究》,面试准备的题目《如何运用巴菲特的方式投资》
1999年只能找到个别白酒公司,符合投资小,护城河深,长期有高资本回报率。
2000年读吉姆.罗杰斯的书,发现石油投资的机会,读迈克尔.波特《战略管理》发现IM软件护城河高,未来会出现强大的公司。
知行合一阶段
2001年北大读书,系统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产业升级路径:新产品规模化生产-价格降低,居民收入上升-价格提升-商品需求爆发增长-消费升级。
2002年根据消费升级,判断中国汽车消费将大规模增长,对汽车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进行了投资,随后大涨证实了我的判断,此阶段把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投资研究框架,同时知行合一,从此实现持续稳定的投资回报。
2005年到泰康,系统的集中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和投资。从宏观上把房地产行业的规律研究清楚,从微观上寻找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地产公司,同时把估值计算清楚,在估值低点时买入,估值高点时卖出,获得了高回报
通过大规模地把中国优秀公司筛选出来进行研究,可分为4种生意
拥有高增长、低资本投入,强网络效应和规模经济护城河的高资本回报率(30%以上的收益率)的生意,如垄断的互联网公司是超一流的生意。
拥有中等增长、低资本投入、强品牌护城河的中高资本回报率(20%以上的收益率)的生意,如白酒是一流的生意。
拥有中等增长、高资本投入、中等规模经济护城河的中等资本回报率(15%以上的收益率)的生意,如银行、地产是中等偏上的生意。
没有护城河导致低资本回报率(10%以下的收益率)的生意,是差的生意。
总结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是指尽量让投资回归本源,去伪存真,买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边际,注意定价权,人弃我取,在胜负已分的行业中找赢家。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是知行合一,投资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许多A股实践价值投资的人的体会。当市场进入概念横飞、炒作盛行的时期,价值投资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会面临阶段性的挫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