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上册》读书笔记
本文于486天之前发表,文中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前言
证券分析,十年前可能看过,那时公司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旁边,下班后会去找些股票的书看看,印象中好像看过证券分析,但那时拿着一本大厚书,而且对格雷厄姆是谁也不知道,一看前几章讲的是债券,完全就没兴趣了。
现在在有了一定的投资实践后,也读了很多价值投资的书,再去读这本书,感觉通俗易懂,而且每一大块都有很多投资大师的导读。
上册大概用了三周的业余时间读完了,虽然上册大部分讲的是债券,一度也曾想放弃读其中的一些章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基于两点,虽然在中国很少买债券,但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财渠道,也是需要了解的,二,看看大师是怎么分析债券的,学习大师分析债券的思路。另外,从历史和开阔眼界的角度,也需要了解债券的历史,外国的债券是怎么回事,有可能以后会投资美国的债券。
前言
本书历史悠久,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75年了,前言是我看过的书中最长的,达76页,推荐序一、推荐序二、译者序、第6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6版引言,第2版引言。推荐序一,就是格雷厄姆的大徒弟巴菲特写的。
证券分析综览及方法
证券分析的范围和局限已经内在价值的概念
证券分析,是根据已确立的原则和合理的逻辑对可获得的事实进行仔细研究,并试图从中得出结论。但投资本质上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证券分析的功能:描述功能,选择功能,评判功能。
内在价值是由资产、收益、股息等事实和可以确定的前景决定,有别于被人为操纵和狂热情绪扭曲的市场价格。
三大障碍:数据不足或不准确;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分析问题的基本要素以及定量和定性因素
基本要素:证券;价格;时间;人。投资者I是否应在T时刻以价格P买入(或卖出,或持有)证券S?
定量因素:资本;盈利和股息;资产和负债;营运统计数字。
定性因素:业务性质,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个体情况,地位位置,经营特点,管理风格,未来前景。
区分投机和投资
投资是根据深入的分析,承诺本金安全以及回报率令人满意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操作则是投机。
证券的分类
主要可分为债券和股票,对应债券人和合伙人的地位的基本区分。债券持有人对本金和利息拥有固定和优先的索取权利;股东则需要承担主要的风险并享有股份所有权带来的利润。因此债券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而股票则有更大的机会获去投资收益,以抵消其承担的风险。
固定价值投资
固定价值投资的四条原则:1 安全性不以抵押权衡量,而用债务偿付能力衡量;2购买债券以经济萧条时期的表现为准;3以牺牲安全性换取收益得不偿失;4 必须适用有关安全性的明确标准(如纽约州法规定的通用标准:商业实体或政府的性质和位置,公司的规模或发行债券的规模,债券发行的条款,偿债能力和股息支付历史记录,收益和利息的关系,资产价值和长期债务的关系,股票市值和长期债务的关系)
具有投机特性的优先证券
优先证券可能享有三种特权:1 可转换权 2 参与权 3 配股权
可转换特权的有效性条款通常取决于证券存续期内的变化。1 转换价格降低,保证投资者免受摊薄的影响;2 转换价格增加,使发行人收益。
参与型特权没有时间和金额的限制,享有分红收益,而且不用改变作为最初优先证券持有者的角色。
认购特权的收益仅仅在卖出认购权或者通过认购股票并立即出售时才能实现。
普通股投资理论与股息因素
格雷厄姆来看,股票是一种特殊的债券。二者的差异在于债券每年利息多少、持续付息多少年,是提前约定的固定数字;而股票每年能够收到多少利息,取决于这家公司能够赚多少、能持续赚多少年,以及公司如何处理赚到的钱。
普通股分析的有效性收到如下两个因素发展的影响:一有型资产的不稳定性;二无形资产的主导地位。
普通股和债券投资在技巧上有密切的相似性。普通股投资者也同样偏好经营稳定且盈利足够支付股息的公司。
购入普通股视为拥有企业部分所有权。
普通股投资的三个标准:1 合适的和确定的股息回报;2 稳定的和充足的盈利记录;3 有形资产的安全保障。
新时代的理论:普通股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预期收益。
普通股投资的新准则:1 投资被看作一类组合性操作,借助风险分散措施可以产生令人满意的平均结果;2 与固定价值投资类似,个股选择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办法;3 普通股投资更加注重未来前景的分析。
问题的三个方面:1 什么是成长型企业 2 投资者是否可以合理准确的鉴别此类企业 3 股价会不会透支企业的发展潜力。
分析股息的结论:第一个实际问题是,与财务报表上显示的盈利相比,应当赋予股息率多大的重要性;第二个更加抽象但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从股东利益角度考虑,什么样的股息政策才是最为理想的。
分派股息的建议原则:股东有权获得来自资本投资的盈利,除非他们已决定将盈利再投资到企业。管理层只有在获得批准的情形下,才能留存或者进行盈利再投资。
股票股息
以拆股或增股的形式发放股息。适当股息政策,总结为:1 大量盈利留存及再投资政策必须向股东阐述明确的合理的理由;2无论如何,若留存利润是出自不得已的选择,股东应被告知这一事实。3 为业务扩张而资源留存盈利,应通过定期发行非经常性股票的方式予以资本化,其股票市值不得超过相关业务的再投资收益。